10分钟取代28小时:微反应器实现卢非酰胺的高效、安全合成
传统间歇釜式工艺在处理某些条件苛刻的反应时,常面临耗时过长、安全风险高、效率低等问题。本文介绍如何借助连续流微反应器技术,提升反应效率与安全性,成功将原本需要28小时的高风险反应压缩至仅10分钟完成,为高难度药物合成提供全新思路。

卢非酰胺:特性与临床应用

合成路线
卢非酰胺合成过程中最关键的步骤,是由2,6-二氟苄基叠氮化物和某种亲偶极体发生1,3-偶极环加成反应制得卢非酰胺的前体,再经氨化得到原料药(API)。

微反应器技术:高效安全的替代方案

反应器:不锈钢反应板(通道内径7mm)
温度:210℃
停留时间:10分钟
背压:7 MPa


(原文献:ChemSusChem 2013, 6, 2220 – 2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