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引力·杭向未来丨沈氏科技与西安交大联合研究院在杭州建德成立


建德市委常委周密在致辞中指出,沈氏科技与西安交大成立联合研究院,是建德深化产学研结合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西”部的科研智慧与“杭”州的产业活力深度交汇。建德以“绿水青山”为生态底色,以“创新驱动”为发展路径,近年来持续优化创新生态,大力支持企业与高校联合创新。

高忠权对建德市委市政府、沈氏科技及科技界同仁的支持表示感谢,高度肯定建德市雄厚的产业基础与创新生态,以及沈氏科技作为低碳热管理解决方案先行者和引领者,在助推国家“双碳”目标实现中的贡献。高忠权表示,西安交大长期致力推动产教融合与成果转化工作,目前累计科研成果超3万项,产生了千亿计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将持续支持、助力与服务校企联合研究院建设,为研究院科研成果转化、孵化营造良好的生态,服务国家战略与地方经济发展,助力新兴产业突破。

沈氏科技董事长沈卫立在致辞中表示,研究院的成立是双方长期沟通、务实推进的结果,感谢西安交大白博峰教授团队及各方给予的支持。沈氏科技视研发创新为企业基因,凭借持续创新成功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成为全球主要印刷电路板式换热器(PCHE)制造商之一。此次合作将围绕“超临界CO2发电”、“新型能源系统”、“高效工程换热”三大前沿方向,整合双方优势资源,着力突破关键技术瓶颈。他同时指出,国家政策的支持为合作提供了坚实基础,相关技术的成熟与产业化应用,将对国家能源安全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协议签署:合作正式落地

在建德与会部门的共同见证下,沈氏科技董事长沈卫立与西安交大白博峰教授代表双方签署了《联合研究院共建协议书》,沈氏科技副总经理沈泽奇签署了《联合研究院项目任务书》,标志着合作正式落地实施。


研究院规划:聚焦行业痛点,服务发展

技术研讨:探索前沿,共话未来

在随后举行的“学术向未来”主题分享环节,高忠权介绍了学校在校企地协同创新方面的实践与成果。他谈到,西安交大坚持大学科研四个面向,通过实施“6352”工程和践行“1121”模式,着力构建企业为主导的创新联合体,现已与200余家企业深度合作建设联合研究平台,组建了170余支“科学家+工程师”队伍,通过专利等成果转化创办200余家科创型企业。西安交通大学将双创人才培养、成果转孵化与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工作有机融合,助力教育、科技与人才一体化事业发展。

西安交大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副院长侯予教授回顾了学院百年发展历程及重要贡献。介绍了学院依托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核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三个一级学科,已与行业龙头企业、上市公司联合共建研究院、创新中心40余个。

西安交大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先进动力能源多相流创新团队带头人白博峰发表了题为“面向新型能源与先进动力的前沿技术研发”的演讲。演讲中,他分享了超临界CO2发电技术取得的突破性进展:团队系统掌握了超临界CO2发电系统构型设计、透平和压缩机气动安全设计、系统运行控制等关键技术,搭建了国内高校首台(套)百千瓦级超临界CO2布雷顿循环系统演示验证平台,可用于透平、压缩机分体式及一体式涡轮机组、热交换器等性能测试。白博峰教授强调,该技术相比传统蒸汽发电发电效率更高、同功率下系统体积更小、调负荷速率更快、热源适应性更广,应用前景广阔。
产业布局:对接需求,推动应用


沈氏科技副总经理赵博介绍了公司在热交换器领域的技术进展,特别是应用于极端工况的碳化硅材料(耐温达1600℃)及PCHE的创新成果。PCHE具有耐高温(900℃)、耐高压(100MPa)、传热效率高、结构紧凑(体积为传统管壳式的1/6)等特点,是实现超临界CO2循环发电系统中高效热量传递的核心部件。

后续行动:实地考察与工作启动

